服务热线
027-88871118
可以十分笃定的说,不管谷爱凌最终冬奥会的成绩如何,她一定会成为继刘翔、姚明之后的全新中国体育偶像,也是第一位成功转籍的体育明星。
北京冬奥会之前,认识和了解谷爱凌的国人有两个群体,一是比较熟悉中国体育的铁杆“球迷”(这里球迷是泛指),二是对时尚圈比较熟悉、且对明星代言有一定关注度。
归化(转籍)身份、阳光靓丽、自信勇敢,这些标签叠加到一个年仅18岁的中国姑娘身上会让很多人不可思议,此之前内地大部分奥运明星几乎都是“举国体制”下的产物,一些曾经“归化”过来的运动员也远未能取得如此辉煌耀眼的成绩。
如果从体育、政治和其他角度来看谷爱凌的成功,可以找到不同出发点的解读方式,不过必须要承认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攀升,未来内地的确可以吸引到更多华裔人士回归、并参与国内经济文化和多方面的建设,那么我们有可能迎来中国电影的谷爱凌吗?
家庭教育&身份认知,
对中国有一定认同
当谷爱凌获得个人首枚冬奥会金牌之时,北京某离退休老干部群爆了,一些朋友可能会知道,小谷的外婆冯国珍是原交通部体改司高级工程师,相信之前股外婆没少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对其外孙女的优秀表现各种展示,谷爱凌也从小在她的身边长大,并每年暑假定期回到中国生活一段时间。
▲谷爱凌和母亲谷燕女士
谷爱凌对于中国的高度认同似乎成为她选择中国作为参赛国的重要砝码,这当然离不开她优越的家庭教育,要知道爱凌父母很早便离异,谷妈妈在爱凌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爱凌能在今天用中国人身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做一个最直观的对比的话,可能去年东京奥运会上,为日本点燃火炬的大阪直美(现在女子网球第一人)和八村塁都没有在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大阪直美甚至在东京都没有进入到女子网球单打的四强,如果从奥运备战和归化计划对比来看,谷爱凌明显要比这两位日裔明星更成功。
国内出国热曾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国人出国的诉求有很大的不同,当国人开始在海外孕育下一代、或同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海外深造之时,大家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更多还是希望通过此桥梁得到更广阔和深度的发展空间。
如果说之前更多华裔子女在海外将学业集中到金融和企业管理这些金领行业,那么近些年更多会向高科技、艺术和体育来延展,这些行业不仅仅在海外“吃香”,即便归国后也会有不错的发展趋势,即便成不了谷爱凌这种高光明星,也会在很多岗位的收入和社会认识上高于大部分国内高校应往届毕业生。
正因如此,现在在海外学习艺术类的华裔不在少数,而且他们之中也的确有很多取得了不错的成功,但毕竟能有谷爱凌这样家庭背景和家教环境的少之又少,制约他们回国的既有个人发展前途的考量,也有长久以来对于中国和中国电影的“刻板印象”,或许这也是一部分在海外华裔导演时不时发出一些言论的原因吧。
吸引华裔的编导演不仅仅需要中国电影有更好的发展态势,也需要这部分人对于中国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从谷爱凌的角度来看,更年轻的一代华裔,如果他们能够总有归国生活的履历,毫无疑问会对中国的发展有超过其他人的认识,这也是中国&中国电影吸引他们的第一步。
挖掘潜力股,
提升内地电影硬核质量
现在活跃在海外的优秀且有票房号召力的华裔导演并不少,像温子仁、林诣彬、朱浩伟等等,他们都拿过好莱坞A级的制作,期待他们来中国参与影片的制作显然是困难的,毕竟像这样抢手的一流导演,项目都排的非常满,不过未来并不排除会参与到合拍片的一些项目。
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如果从数字来看,已经对于很多海外电影人才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尽管在国内内中下游会对于中国电影发展有一定的担忧和疑虑,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量,国内是不缺乏产生优质项目的机会和机遇的,可能只是在某些时候欠缺一点点运气罢了。
并不是每个华裔电影人都可以成为温子仁或者林诣彬的,好莱坞对于进入到编导演环节的人员有着比内地更苛刻的条件和限制,更何况是华裔的身份,也给很多电影人一定的限制和门槛,很多华裔电影人只能做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
▲制片人江志强&导演许诚毅
相对大部分仍在海外拍摄和制作影片的华裔电影人,许诚毅和他的《捉妖记》无疑是更幸运的,他也是少有华裔导演可以在内地一飞冲天,仅靠一部影片便取得成功的典范,这其中著名电影人江志强对他的发现和挖掘功不可没。
从许诚毅的履历上不难看到,从中国香港长大的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TVB打拼过一段时间,进入到好莱坞的系统后,用较短时间对动画片进行了深耕学习,似乎等待他的只是一个机会。
成为“史莱克之父”之后,让他成为了有可能去操盘进一步动画大片的导演,恰好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契机需要有一部真人+CG的头部魔幻影片出现,由内地电影教育体系打造的人才似乎艰难把控此类的新类型和新项目,这个重担便幸运的落到有海外电影制作和教育环境成长经历的许诚毅身上。
当然许诚毅的海外留学经验和华裔导演身份可能只是《捉妖记》成功的一个侧面,从2015年之后,大部分国产卖座影片更多用了对中国更熟悉的年轻导演,也有一些是演员跨界转行的,从对更年轻观众的适应和迎合的角度来看,似乎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但如果从影片的制作水准和专业性提升来看,似乎很难再看到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够出现降维打击和迭代升级,工业化的升级可能只会体现在一部分影片之上,尽管在硬件层面和一些软件配置方面,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球领先和与欧美日韩同步,但在使用者方面,我们仍旧有一定的缺口和差距。
建立更好的规则,
吸引更多的人才
可能到现在对于谷爱凌的身份还是会有很多国内外人有一定的质疑和疑虑,但这已经不重要的,毕竟她所获得的冬奥奖牌已经实打实落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名下,正如我们同样不会对华裔男子花样滑冰选手为美国取得金牌而质疑。
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更清晰和透明,这也会带来更多的人才交流和互通的机会。像欧美很多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取得领先,也来源于他们优厚的人才政策和法规,在利益和发展前途面前,很多国家归属感的他国人士,往往会选择能够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国家。
这届冬奥运我们只看到了最闪亮的谷爱凌,她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让国人倍感亲切,但我们也忽略了其他项目上中国本次也归化了多名运动员,甚至在男女冰球项目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归化运动员。
相对于其他外籍&华裔人士获得中国内地国籍,体育似乎成为一个缺口,同样电影和文化层面也应该成为一个重点被关注和照顾的点,在希望我们有像奉俊昊那样成功的导演之前,我们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当然现在中国内地的电影人已经有点内卷的迹象了,优质的人才有一定的流失迹象,甚至出现了断层和转行的情况,中国电影人才已经到了迭代和需要输入更多人才的时候了。
国内当然是可以提供一定的人才供给和储备的,这远远不够,用好的条件吸引到更多海外人才和华裔电影人的回归仍旧必要,而且这种人才的回潮,会形成良好的竞争趋势,也能变现促使内地形成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不过希望从芸芸众生中直接在挖掘出一个许诚毅显然是困难的,更不用想可以快速的找到中国的温子仁,毕竟国内的电影的制作环境仍旧有一些制约和短板,这些问题和阴影也让很多人才有一定的顾虑回国。
如果从谷爱凌入籍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和便捷方法,还是有希望来挖掘一些未来可期的华裔电影人。只不过有可能这些电影人还在一个学习和磨砺的阶段,毕竟当中国能够通过自己的发展实打实的拿到并站稳全球电影第一(不仅仅是票房和银幕数),不仅仅是华裔电影人,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的电影人的吸引,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